
《东北亚论坛》是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优秀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以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近年来,该刊在选题等办刊方面颇具特点。本刊与《东北亚论坛》同为地区性期刊,在择稿、采编等工作双方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鉴此,本刊编辑部安春英、冯基华和樊小红三人于2015年7月20日赴吉林大学,与《东北亚论坛》编辑部主任李英武及责编赵东波、许佳围绕期刊选题等事宜进行了专题访谈。
《东北亚论坛》研究对象国聚焦于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五国,那么该刊如何做到研究议题保持新意呢?李英武主任谈到,《东北亚论坛》在选题视角和选题来源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关注中国国家大事。编辑每天将电视频道锁定为新闻频道,从领导人讲话、外事活动、国际时事中能够对接与东北亚研究的信息,如“一带一路”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关联。第二,选题注重前瞻性,把握学术前沿。如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相继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之后,该刊即以“新丝绸之路”为研究选题,邀约业内专家撰写专题论文,该文以先机之利获得学者关于“一带一路”研究论文的广泛引用。第三,拓宽研究思路,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对象国本身问题。例如,世界大国美国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大国,因此该刊将美国研究纳入研究范围,如《美国的汇率政治与人民币汇率之争》、《美元本位制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鉴于日本介入南海问题,期刊开辟“海洋安全”专栏,刊发南海问题研究议题论文,如朱锋撰写的《南海主权争议的新态势:大国战略竞争与小国利益博弈》;而《包容性国际金融体系与中国策略选择——国际货币权力结构视角》这类论文,虽不专注于研究对象国本身,但所述内容亦是地区研究面临的问题。第四,邀约研究对象国学者撰文。该刊曾邀请朝鲜社会科学院的6位专家完成《朝鲜学者纵论朝鲜经济走势》笔谈文章,一手材料与本土性观点特色突出,得到《新华文摘》的转载。第五,编辑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选择佳文。每位编辑每月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2~3次。第六,编辑以饱满的热情付出心力,贡献于编辑工作之中。例如,该刊编辑为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库珀的论文,与之沟通邮件达到60次之多,体现编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此次访谈,对于本刊编辑来说,既是一次期刊同行办刊交流的良机,其选题做法亦有一定启示,有助于本刊提升选题策划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