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是仅次于云南省的全国第二大少数民族省份,拥有48个少数民族。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利用本地优势发展民族经济和职业技术培训的情况,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与西亚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合作经验分享,2015年11月16至20日,《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安春英、编辑樊小红和冯基华一行赴贵州苗族、侗族、土家族聚居的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进行了专题调研。
在铜仁地区,创新组重点考察了铜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开发区2012年8月由省政府批复的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现已完成一期建设。高新区已签约项目63个,签约资金达125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52个,入驻企业累计到位资金34亿元,有20余家企业实现了投产,解决当地就业人员5000余人,现已形成电子商务与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的发展特色。在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田青的引导下,创新组走访了农村淘宝铜仁运营服务中心、摩托车装配厂、绿色食品和营养健康展示馆、物流配送中心等。铜仁高新区的发展定位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有助于当地名优农产品“走出去”,从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黔东南州,创新组成员来到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该院科技楼、教学展示厅,创新组成员欣赏了学生精湛的蜡染作品和银器首饰作品,观摩了蜡染、银饰和刺绣课堂,由此体现了该校“格物精技,敬业乐群”的办学理念。随后,创新组与该院院领导进行了专题座谈。院长陈文祥、副院长罗春寒、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蒋友财、宣传统战部部长石开鹏、科研处处长郑晓峰、继续教育处副处长李钰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教学机构负责人杨捷等出席了座谈会,副院长罗春寒教授主持会议。陈文祥院长向创新组一行介绍了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职业性、民族性、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办学特色。该院作为贵州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护理专业”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引人注目。由此,该院很好地践行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利用民族地区优势、开发人力资源、提升青年人技能素质这些做法,无疑会提升青年人参与经济活动能力,这对于同样处于就业困境的中东非洲国家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黔南州,创新组在首府都匀市参观了当地茶场的茶博园。都匀市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且是全国117个名茶基地之一。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像贵州这种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地方,可以保持较为适宜的温度,能出好茶,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因此,当地政府把茶产业作为振兴当地经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抓手,通过科技支撑、市场化建设、品牌体系建设、完善延伸产业链等措施,发挥茶叶经济的扩散效应。在调研中,创新组成员了解到当地尚存在茶园集中度不高、产品单一、品牌推介有限等问题。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这是当地民族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一方面,非洲一些国家的情况亦与此类似。
此次调研活动加深了创新组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了解。当地的一些做法对于同处于急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东非洲国家来说,可以成为“他山之石”适当借鉴,分享经验。当然,如何破解当地民族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境,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