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主席“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探讨与务实性推进该战略在中东地区的落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与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工商大学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浙江工商大学隆重举行。涉及国内中东研究的政府官员、研究学者约5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在会议开幕式上,浙江工商大学院长陈寿灿致欢迎词。陈校长表示,浙江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门户省和中间省的独特区位、浙江省业已与阿拉伯国家开展了密切的经贸与人文交流,而且浙江工商大学在保持原来教学和科研实力基础上,重视发展学科研究新增长点,提出举办此次研讨会和成立“浙江工商大学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该中心成立后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方面能助力于“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在中东地区的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主任杨光研究员首先祝贺浙商大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进一步阐明中心成立的意义与有利条件:杭州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研究实力,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很好的财力基础;浙江在“一带一路”上处于陆路、海丝节点位置,又依托浙商与阿拉伯商人经贸往来良好态势。据此,杨光主任祝愿中心乘势而起,与国内其他中东研究单位共同合作,共同推动中东研究事业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研究中心朱凯教授在发言中,结合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现有研究状况,分析了该中心成立的原因:旨在为“一带一路”愿景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撑,指出该中心的发展定位:以中阿经济合作为中心,同时具有大局观;研究接地气、务实;学习浙商精神,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建设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基地,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和思想汇聚的平台,以期推动中阿人民友好交流。
随即,会议举行了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共同为中心揭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朱凯被聘为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主任杨光被聘为中心顾问。
在大会基调发言时段,研究中心主任朱凯教授主持并作简短评论。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围绕中东地区政治形势进行了主题发言。宫特使结合其在中东履职经历,认为中东地区安全环境堪忧,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也门问题、伊拉克问题以及巴勒斯坦问题五大热点问题突出,中国主张中东地区问题需要全面解决,不仅要化解危机,而且要注重后危机时代的国家重建与发展问题。杨光研究员解读了中东经济发展新趋势的3个特点:其一,国际石油市场的板块化趋势,即美洲板块、西亚板块以及俄罗斯、中亚、环地中海板块;其二,中东国家市场化导向的经济调整,包括资源配置市场化、市场主体民营化、对外贸易自由化;其三,中东国家趋向再工业化。当下,中东国家产业选择方向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不是奠定国家基础的重工业。在此基础上,杨光研究员认为,从外部合作伙伴看,中东地区尚有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区域内合作也很有发展潜力。中国“一带一路”合作的龙头是产能合作,双方合作空间很大。地质学者、迪拜东方地质公司总经理朱文学就中资企业在中东投资面临的机遇与风险进行了分析,事例丰富、生动、实在。
专题发言时段,25位专家学者聚焦中东经济文化和政治安全两个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呈现以下特点。其一,讨论的议题多元、多维。既包括经济合作的金融层面、创新竞争力、产能合作,也包括文化合作的语言环境、相互文化认知,还包括政治安全层面的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形势评估等。其二,发言内容务实、接地气。学者的分析不再停留在宏观层面,而且还注重国别情况,如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伊朗、土耳其、巴勒斯坦、埃及、阿富汗、吉布提等国。来自新华社、中资企业等在中东投资一线人员、赴中东国家或参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实务的研究人员结合自身经历,用平实的语言分别结合各自发言主题进行了感性与理性的叙述。此外,一些发言者还论及浙商在中东的市场机会与风险、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助推湖州市扩大对外投资规模等议题。其三,观点具有一定新意,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发言者在谈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一带一路”视角下开展合作时,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关于中东政治与安全,与会者提出中东安全形势正陷入恶化的困境,体现复杂性、动荡性和突发性特点,但同时应看到中东国家认为和平稳定比民主更重要,该地区已出现解决安全问题的政治意愿,在伊核问题共同治理,推进叙利亚、也门危机的政治解决进程,“伊斯兰国”似由盛转衰;从历史长河看,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失序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问题积重难返的显性化,以及外力的选择性干预。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的博弈之地,西方大国等第三方势力会干扰中国在该地区推进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关于“一带一路”视阈下的中阿合作,鉴于双方合作项目投资大、时间长、风险多,学者建议加强安全问题研究,协调与推动建立安保机制;中国驻外机构、部门、智库、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各个层面均要重视实地调研,搞清对方的经济发展战略及优先发展的产业;克服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把语言专长与国际问题研究专业结合起来,解决实用人才匮乏问题等等。
在自由讨论时段,与会人员争先恐后发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由于“一带一路”仍处于启动阶段,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很多,如如何研判中东“乱”与“治”的标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进行优质产能转移,是否会使对方成长为中方的竞争对手?中国应在中东地区发挥什么作用?中国在中东的加大投力是否会使中国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大国在该地区发生利益冲突,而“一带一路”是开放性的战略,欢迎美国等西方国家参与其中,那么中国在中东能否有可能与美国等大国形成利益与合作汇合点?对于上述问题,与会人员从政治思潮、经济发展趋势、大国关系等方面各抒己见,把自由讨论推向高潮,引致进一步思考的诸多启发。
作为主办方之一,我所中东领域的研究人员1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编辑部安春英编审参会,并根据研讨发言中的前沿问题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约稿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