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中国周边国家大肆扩张,并积极与中国境内“东突”恐怖分子相互勾连,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重要威胁。鉴此,2016年6月25至26日中国中东学会与新疆中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在新疆伊宁联合举办了“‘伊斯兰国’对中国周边及国内渗透、扩张态势及我政策应对”研讨会。与会的30余名专家学家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本刊编辑部安春英编审和冯基华副研究员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新疆中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端阳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和新疆发展中心理事长侯志钢先生分别致辞,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会,并表示在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形势趋好的情况下,希望与会者通过深入交流与研讨,贡献智慧,以期有效防范恐怖主义在中国的渗透与扩散。
研讨会发言围绕4个议题进行。卢端阳主任主持了第一节“伊斯兰国”在中东非洲的发展的研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黄民兴教授分析了中东剧变的发展阶段与主要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春英编审谈到“伊斯兰国”在非洲扩散的路径、特点以及对“伊斯兰国”自身发展、非洲及全球反恐的影响;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助理研究员焦啸天评估了当前“伊斯兰国”在中东的发展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王金岩着重介绍了“伊斯兰国”在北非的发展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唐志超的发言题目是“伊斯兰国”的全球战略扩张与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则从美国和欧洲国家视角论述了它们对“伊斯兰国”的态度与政策。
第二节关于“伊斯兰国”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发展议题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主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博士陈庆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郭继光博士先后评述了“伊斯兰国”在东南亚的渗透、传播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魏亮博士陈述了“伊斯兰国”在东南亚和南亚两个地域的扩张情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李莉提出,“伊斯兰国”与南亚地区极端组织形成竞争关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旭副教授剖析了“伊斯兰国”在巴基斯坦的发展情势。
“伊斯兰国在南亚和中亚的发展”是第三节研讨主题,由黄民兴主持。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周边外交研究室主任富育红博士解读了“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渗透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博士后畅红从社会文化角度回答了为什么“伊斯兰国”能在阿富汗得以扩散?新疆中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于晓辉研究员代表潘志平研究员宣读了其关于新疆反恐的若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与中亚研究所张宁副主任和国际关系学院罗英杰教授的发言涉及中亚反恐情势及该地区相关国家防范打击“伊斯兰国”的主要做法。
第四节关于中国面临“伊斯兰国的挑战及应对”由安春英主持,马丽蓉论及“一带一路”建设中“疆独”问题影响;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郑亮系统梳理了“突厥斯坦伊斯兰党”的缘起、发展脉络及其在叙利亚活动情况;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李明波执行主编聚焦反恐新形势下中国的库尔德政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李亚男博士提出“伊斯兰国”的扩张特点及其应对之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以微观视角分析了“伊斯兰国”的军事制度及其应对。
唐志超研究员做了会议总结发言。他强调,本次研讨会从西亚、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亚及中国等多区域视角分析了“伊斯兰国”的渗透与扩散情况,研讨的内容丰富,对于中国如何应对“伊斯兰国”等极端主义扩散提供了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