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应《西亚非洲》编辑部邀请,人民日报中东分社首席记者刘水明高级编辑来到西亚非洲研究所,从当前埃及局势和中埃关系两方面生动解读了近年埃及社会形势发展的最新动态。
刘水明曾于1993年至1997年、2013年至2016年两度驻埃及工作,在埃及时间长达7年多,对中东非洲情况,尤其是近年来的埃及形势和中埃关系发展既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着深刻理解和个人体会。
关于埃及当前形势,刘水明认为,经过两次“革命”,埃及已经进入政治转型期,但转型的过程将会长期曲折,甚至不排除出现反复。塞西总统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政治局势。如:完成修改宪法、选举总统和选举议会的“过渡三步走”;铁腕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重塑地区大国地位,大力争取国际支持;努力复兴与发展国内经济等等。埃及近年来的政局动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发展问题引起的,最终也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但发展的前提是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目前埃及政府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巨大。
关于埃及经济发展,刘水明认为,尽管塞西总统实行了一系列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但经济发展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塞西上台后,立即启动了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大工程,即开挖新的苏伊士运河并建设运河经济走廊,建设新的行政首都,新开垦150万费丹(约63万公顷)的土地,希望通过投资来拉动埃及经济发展。塞西的一系列举措确实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面临资金困难、外汇短缺、失业率高企、民生改善有限等现实困难。
关于中埃关系,刘水明认为,中埃近年来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上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发展空间和潜力依然巨大。就经贸合作而言,中埃之间目前签订意向多,实际行动少,很多中国企业仍然处于一种观望态度。埃及安全形势严峻、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法律法规缺乏透明性和稳定性、行政效率低下、工作签证和居留证明办理程序繁琐、劳工素质较为低下,上述因素对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但是,埃及人口众多,商机遍布,中埃经贸合作的未来空间非常大。
刘水明认为,与20多年前相比,当前埃及的社会经济和民生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国家不稳定因素增多,关键原因在于埃及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于自身的发展道路,埃及的前途依然困难重重。
西亚非洲所的学者们还就穆兄会的现状、埃及教育、中埃经贸合作等问题与刘水明进行了交流互动。